导语
为深入落实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推
动医教协同工作机制落地生根,省卫健委联合教育厅共同举办了第一届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医院跟岗领航计划示
范培训班。作为承办的七家省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之一,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配合开展了医院跟岗培训工作。8月18
日,13位来自金华的心理健康教师走进我中心,开启了为期六天的沉浸式跟岗。
此次跟岗培训以“医教协同,从心出发”为主线,内容涵盖门诊跟岗、病房查房、评估演示、专题讲座及个案督导等多
个模块,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临床评估、干预流程及多方协作机制,为返校后开展更有针对性、更专业的
学生心理服务工作夯实基础。
扬帆起航,培训首日亮点
培训首日,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团队组织了开班仪式,多位长期深耕临床与教学一线的专家学者发言。开班仪式由教
学主任杨建中教授主持。科主任胡少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学科历史与架构、平台资源与医教研协同路径,明确培训过程中
的质量与安全标准,为学员们勾勒出医教协同的现实路径与深远意义。副主任黄满丽教授介绍了情感障碍疾病挑战和精
准诊疗探索,阐释了科研与临床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协作要点,为教师们拓宽了青少年情绪问题干预的视野。胡健
波副主任心理治疗师讲解了心理测评与心理治疗亚专科介绍,帮助教师们在校园环境中更精准地识别学生心理风险。
门诊初体验:近距离观摩,感知临床温度
学员们分组进入精神卫生科门诊、睡眠障碍门诊及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近距离观察真实接诊
流程。从如何进行精神科检查、澄清主诉,到明确诊断、书写病历,再到风险评估与医患沟通,学员们看到了医生如何
耐心倾听、精准问询,从孩子的情绪和叙述中识别风险,每一个环节都让老师们深感临床工作的细致与严谨。
深入病房:多学科查房,看见康复全貌
晨间查房与多学科讨论环节,使得学员们能够观摩精神科病房的临床工作,了解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与康复路径。带教
老师重点讲解了临床诊断依据、症状评估、干预方案的制定与调整。这一环节让学员们跳出校园视角,真正体会到家、
校、医三方协同的重要性。
走进心理测量室:工具与沟通并重
在心理测量跟岗环节,学员们学习了多种标准化量表的施测与解读,观察了带教老师操作心率变异(HRV)、近红外脑
功能成像(fNIRS)、多导睡眠监测仪等心理评估设备。带教老师尤其注重培养老师们将来回到校园后如何科学有效地
理解和使用评估结果,提升心理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临床专业性与人文关怀。
专题讲座:聚焦青少年,融合理论与实操
在经历了四天的跟岗培训之后,胡健波主任就青少年心理问题识别和人际心理治疗(IPT)技术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应用
进行了专题讲座,与学员们探讨了症状识别、家校医合作、协作方案制定、沟通技巧。同时结合IPT四大问题领域,示范
了如何使用人际心理治疗高效地进行在校心理助人工作与风险预防,旨在提纲挈领地帮助学员们归纳总结在临床体验中
学习到的要点,同时解答学员们在个案处理中的具体困惑,为今后的校园心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与信心。
个案督导:医院到校园,跨界思考与共鸣
最后,在中级心理治疗师胡婵婵医生的带领下,学员从匿名化个案汇报出发,开展了结构化讨论。先以精神病学视角澄
清症状与风险,再回到校园情境讨论伦理与保密、边界把握与家校医协作。大家在追问与反思中体会到了青少年个案在
IPT角色转换问题领域,以及同伴关系与家庭沟通上的特殊性,互相鼓励、启发。这场督导既是对四天跟岗学习成果的综
合检验,也是帮助学员将临床所见所闻转化为校园心理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左滑查看学员风采
学员心声:感悟与成长,校园心育新未来
学员感想节选
「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跟岗见习,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洗礼。我目睹了诊室内外的人生百态,也亲眼见证了医护人
员的奉献与坚守。为了尽可能多地接诊患者,医生们连续工作数小时不离岗位,顾不上喝水、吃饭已是常态。他们超负
荷工作,作息紊乱,还常面对不确定的风险,却始终以专业的素养、极大的耐心和深切的关怀对待每一位就诊者。他们
的敬业精神和人文关怀,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负重前行”,这应该就是“浙一精神”……」
“……我有幸聆听了精神科主任胡少华教授的专题讲座。胡教授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
的识别与干预,尤其是关于抑郁、焦虑及非自杀性自伤的临床诊断思路,让我豁然开朗……”
“……带着困惑走进浙一精神卫生中心,胡少华教授、杨建中教授、黄满丽教授、胡健波主任介绍他们在进行中的研究和
取得的成果。门诊接诊中,我和小组成员有幸直观观察到杨建中主任、魏宁主任等医生如何通过细致问诊建立信任,精
准的提问技巧区分病患的各类精神障碍,尤其是对青少年更是细致入微……”
“……在门诊跟岗期间,各位主任医生都非常耐心友好,让我们学习到如何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问诊,了解他们的症状、病
史等信息。例如,有一位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通过细致的问诊发现其工作压力是主要诱因,这让我深刻体会到
准确问诊对于诊断的重要性……”
“……门诊跟诊和主治医师查房的过程,更是让我直面临床现实的宝贵机会。我观察到医生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庭建立信任
、如何精准问诊、如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一个病例都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复杂的人……”
“……我观察到,临床诊断不仅依据标准化的评估量表,更依赖于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患者情绪、认知、行为及社会
功能的全面评估。这让我意识到,在学校心理工作中,虽不进行医学诊断,但提升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转介能力至
关重要……”
“……特别感谢周笑一医生和刘勇医生的热情接待与精心安排,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满载收获。刘勇医生给我们耐心讲课
,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精神科专业知识,周笑一医生还放弃休息时间给我们讲授心理治疗技术……”
“……胡婵婵医生则带领我们开展案例研讨,针对小组提供的真实案例,她引导我们深入分析PTSD与PGD的核心区别
—— 从症状表现、发病诱因到干预重点,逐一拆解辨析,有效填补了我们在心理障碍鉴别诊断中的知识空白。更让我感动的是,胡医生在整个督导过程中反复强调 “角色边界” 与 “自我保护”,提醒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这份专业之外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
“……作为一名学校的心理老师,我们虽不像临床医生那样处理急重病症,却是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
们的工作重在预防、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 因此,我将把此次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未来,我将更加努
力地学习,不断提高心理评估、危机识别与干预的专业技能,主动贴近学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争取为学生和家
长提供更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与服务……”
“……跟岗后我更清晰了自己的工作边界:哪些情况需要及时转介给精神科,也从中获得启发,比如将精神科的评估方法
、康复理念融入日常心理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或来访者提供支持……”
“……此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未来,我会将所学运用到
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也期待能将医教融合的理念进一步推广,为更多青少年创造健康的心理
成长环境。”
“……此次跟岗学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我不仅巩固了异常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更掌握了如何在实际临
床场景中应用这些知识。我深刻体会到医学视角下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的必要性。积
极探索与医疗机构的沟通渠道,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为需要持续帮助的学生建立更顺畅的康复支持通道……”
“……此次跟岗让我深刻体会到,心理教师不应只是“学校里的倾听者”,而应成为联结医院、家庭、社会的枢纽。未来
计划推动构建“医校家”三方协作平台,正如一位医生所说:“当我们用同一口呼吸的频率对话时,拯救生命的可能性
才会真正延伸。”
结语
本次“领航计划”跟岗培训项目,是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积极响应“家校医协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
通过深度带教与交流,我们不仅深切体会到中小学心理教师在一线工作的辛勤与专业价值,也更坚定了医院作为区域精
神卫生中心在医教融合中的引领责任。本次合作为未来医院与学校之间建立更顺畅的转介机制、更专业的协作模式奠定
了坚实基础。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与教育系统携手共进,为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提供坚
实支撑!
作者:陈羽芊
审核:周笑一、胡健波